一、鱼的消化管
消化管包括口咽腔、食道、胃和肠等部分。也有人将消化管划分为头肠(口咽腔)、前肠(食道和胃)、中肠(小肠)、后肠(大肠)和泄殖腔或肛门。鱼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,统称为口咽腔。口咽腔内有齿、舌、鳃耙等构造,这些构造与摄食有密切关系,称为摄食器官。多数鱼类上下颌上都生有牙齿,鱼齿的基本作用是能咬住食物,且可将其撕碎。鱼的舌着生在口腔的底部,一般为原始型,仅为基舌骨的突出部分并外覆粘膜,无肌肉组织,也无弹性,缺乏独立运动能力,布有少量味蕾,有味觉作用。鳃耙是鱼鳃弓内侧面附生着一些稍坚硬的突出物,是鱼类滤取食物的器官,在鳃耙的顶端,鳃弓的前缘分布有味蕾,有味觉作用。
鱼的口咽腔与胃之间是食道,一般为粗而短的直管,壁较厚。在生物解剖学上,可将食道分为内层(粘膜层)、中层(肌肉层)和外层(浆膜层)。在食道前段粘膜上有味蕾分布,因而食道有味觉作用,食道肌肉层由内、外两层肌肉组成,内层为纵肌,外层为环肌。食道肌为横纹肌,而消化管其它部分均为平滑肌。食道肌的蠕动作用可将食物送到胃。鱼的食道除有输送食物的作用外,还有择食功能,这是因为其管壁有味蕾和环肌,当肌肉收缩时,可将异物抛出口外。
鱼的胃连接于食道后方,为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。胃连接食道的部分称贲门部,以贲门括约肌与食道分界靠近肠的部分称幽门部,以幽门括约肌与小肠分界。有些鱼的胃体向后有一些延长的囊状部分,称为盲囊部。有些鱼是没有胃的,如海龙科等。鱼胃形状随鱼类和食物不同而异。按外型可将鱼胃分为五种类型:1.Ⅰ型:胃呈圆柱型,中央稍膨大,如银鱼科、烟管鱼科等;2.U型:胃弯曲成“U”形,如银鲳等;3.V型:胃弯曲成锐角,如一般的鲨、鳐等;4.Y型:胃似“Y”形,但后端突出一盲囊,如大多数鲱科鱼类;5.—1型:胃一般为圆锥形,有一个大的盲囊和一个小的幽门部,如鲭科等。胃组织可分为粘膜层、肌肉层和浆膜层。胃粘膜层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,上皮表面有许多凹陷地方,为胃小凹,有胃腺分布。鱼胃肌肉层发达,由平滑肌构成,内有神经分布。鱼胃的浆膜层很薄。人有胃腺是喂组织的主要特征。胃腺能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等。它们可能是由一种细胞分必的,源于血液中的氯化纳和碳酸相互作用后产生盐酸和碳酸氢纳。胃壁还能分泌粘液来保护胃(粘膜屏障),使其不被消化。胃具有容纳和消化食物的机能。分泌的胃蛋白酶(内切酶)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。分泌的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,保持胃酸性环境(一般为pH1.5~2.8),使蛋白酶充分发挥作用,杀死鱼吞食入胃的活的小动物。
鱼的肠位于胃的后端,接于幽门括约肌以后的部分即为肠,它终于泄殖腔或肛门。鱼类的肠也可分为小肠和大肠。鱼肠的长短随鱼的种类和食性而异。肉食性鱼的肠道一般较短,为体长的1/3~1/4,形状多为直管或有的弯曲;草食性鱼的肠较长,一般为体长的2~5倍,有的甚至达15倍,这类鱼的肠在腹腔中盘曲较多;杂食性鱼的肠短于草食性鱼,而长于肉食性鱼。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。在肠消化食物过程中,胰腺和肝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肠壁富血管和淋巴管,肠蠕动时可把已被消化的养分吸收入血管或淋巴管中。
一般鱼类消化管末端以肛门与外界相通,有肛门括约肌控制肛门启闭。肛门开口位于生殖导管和排泄导管开口的前方。板鳃鱼类、肺鱼类和矛尾鱼类等具有泄殖腔。它除接受消化管肛门开孔外,尚接受生殖导管和排泄导管的开孔。不能消化吸收的残物均由肛门或泄殖腔排出体外。